您所在的位置: 首页 >>医院新闻 >>媒体聚焦

医院新闻

媒体聚焦

媒体聚焦 | 参与艺术活动延寿十年——唱歌朗诵调节情绪 绘画编织手脑并用

发布时间:2023-07-28 浏览次数:
字号: + - 14

参与艺术活动延寿十年

受访专家

北京老年医院精神心理一科主任、主任医师 张守字

生命时报记者 张 健

17.jpg

  读一首意境优美的古诗,听一曲喜欢的歌,逛一次画展,手工编织一个物件……这些艺术活动能带来快乐、启发灵感,让人获得心灵的疗愈。美国约翰·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应用神经美学中心苏珊·玛格萨曼教授在其新书《艺术的大脑》中提到,参与艺术活动可以延寿10年。

  书中汇集了多项研究,证明每天接触艺术或每周接触30~45分钟,都有助降低压力水平、减少健康问题、提高认知能力,进而大幅延长寿命。

  北京老年医院精神心理一科主任、主任医师张守字告诉《生命时报》记者,循证医学证明,音乐、绘画等艺术治疗手段确实可以达到维护身心健康、提高生活质量的效果。门诊中曾有个语义性失语的老年患者,表现为记忆力减退、语言交流困难、不能命名生活中常见物品,但经过音乐康复训练,老人能完整地演唱好几首歌曲,语言功能也有了很大改善。书中也有一个类似的例子:在音乐治疗的帮助下,一位患有阿尔茨海默症的男子十年来第一次认出自己的儿子。

  艺术治疗并非只能在医院中进行,书中列举了8个方法,虽然看起来非常生活化,但也能起到延年益寿的效果。

18.jpg

  哼唱喜欢的曲调

  哼唱喜欢的曲调可以引发情感共鸣,激发回忆,给大脑良性刺激。建议几位老人组团,一起哼唱喜欢的歌曲、戏剧等,哼唱之余还可分享自己与歌曲的故事、难忘的经历等,共同收获轻松、愉悦的音乐体验。

  整理艺术收藏品

  张守字表示,整理艺术收藏品其实是一种行为疗法,通过大脑的信息收集、计划、驱动以及实际的执行,让事物变得井然有序,就可以从中获得满足感。具体来说,老人可以整理自己喜欢的歌单、画作、收藏品等,有助转移注意力,释放焦虑情绪。

  朗诵

  张守字认为,朗诵也可以算作一种音乐疗法,可以在音乐伴奏下,朗诵中国古诗词,感受“孤舟蓑笠翁,独钓寒江雪”的悠远意境,体会“长风破浪会有时,直挂云帆济沧海”的雄壮情怀。沉浸在诗词描绘的艺术天地,有助释放情绪压力。即使是简单地读出声,感受诗词中的意境,也会有不错的体验。

  陶艺制作

19.jpg

  创造性的艺术活动会激活大脑的奖赏机制,从而释放内啡肽等让人感到愉悦的神经递质,形成正向调节激励,让人感到心情愉快。有些老人没接触过陶艺制作,可以做些小手工,也会有类似的收获。

  编织

  编织需要手脑并用,有助增强认知、保持专注力。如果是毛衣等有实用价值的物品,还可以带来更多满足感。老人空闲时,给家人或自己织毛衣、手套等都是不错的选择。

  绘画或涂色

20.jpg

  绘画或涂色可以激发大脑想象力,让人保持专注和耐心,身心也会感到放松,效果类似于冥想。绘画或涂色时,只要能专注地享受其中即可,不必过分追求技巧。

  闻喜欢的气味

  气味会影响75%的情绪,闻芳香的气味是一种感官疗法。感官上的愉悦会让大脑联想到美好的事物,可以改善情绪。研究证明,芳香疗法有助抗焦虑。老人可以在家里种一些好闻的盆栽,在卧室放一些芳香的物品等。

  参加艺术展览

21.jpg

  张守字表示,参加艺术展览是认识新事物的过程,特别是自己钻研较深的艺术领域,更能引起共鸣。欣赏过程本身也有助刺激和恢复大脑记忆,提高学习能力和记忆力。

  张守字提醒,艺术不必追求过于高大上,只要自己喜欢且方便上手,就对身心健康有益,比如广场舞、地方戏剧、老年合唱团等形式。频率最低要保持一周1~2次,但不能让这项艺术爱好成为生活的负担。此外,参与艺术活动要让自己感到轻松愉快,如果出现挫败感,产生额外的心理负担,反而得不偿失。

  转自:《生命时报》 2023-07-28 第1723期 第5版

  受访专家:

22.jpg

  张守字,主任医师,北京老年医院精神心理一科 主任。

  中国阿尔茨海默病协会全国“忆路同行”痴呆关爱联盟秘书长,北京神经内科学会认知障碍及相关疾病委员会副主任委员,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老年认知心理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委,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抗衰老研究分会常委,中国老年医学学会认知障碍分会常务委员。

  从事神经内科专业及老年病学专业20余年,专业特长为老年变性病(老年性痴呆、额颞叶痴呆、帕金森病等)、脑血管病、焦虑及抑郁等疾病的诊治。在老年性痴呆的发病机制、临床诊治等方面的研究有所建树。

  主持及参与合作重大课题多项,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,参与编写专著多部。曾在澳大利亚新南威尔士大学附属医院进修。

  出诊时间:周二、周四上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