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所在的位置: 首页 >>党群工作 >>党建动态

党群工作

党建动态

银发书香 真理味道|沂蒙母亲王换于

发布时间:2023-09-06 浏览次数:
字号: + - 14

银发书香 真理味道

——沂蒙母亲王换于

28.png

朗诵人:薛学军,退休一支部党员,老党员先锋队成员

  1939年6月29日,中共山东分局和八路军第一纵队司令员徐向前、政委朱瑞等率领机关人员,转战来到沂南县马牧池乡东辛庄,住在了王换于家。

  王换于1888年出生在沂南县岸堤镇圈里村一个贫苦家庭,19岁时嫁到马牧池乡东辛庄于家。王换于入党时连个名字也没有。一名干部说:"你是用两斗米换到于家的,干脆就叫王换于吧。"于是,王换于第一次有了自己的名字。入党后的王换于更加积极,不久被选举为村妇救会会长和艾山乡副乡长,负责13个村的抗日宣传和发展党员工作。在她的影响下,儿子儿媳也先后入了党。

  东辛庄"三面环水水连山",日军三番五次经过这里,却都不敢在村子里驻扎。徐向前说:"我们共产党人只要依靠群众,绝处也能求生。"

  随同部队来的还有一群干部的孩子,这些孩子长期跟随部队转战奔波,吃了不少苦,许多孩子的体质很差,一个个黑瘦黑瘦的。看到这些,王换于心里酸酸的。她向徐向前建议:"这样下去不行,得给孩子找奶娘,这样既能很好地照料孩子,打起仗来也好掩护。"

  徐向前说:"来这里已经够拖累你们的了,不能再给你们添麻烦了。"但在王换于的坚持下,徐向前接受了这个建议,并安排她创办战时托儿所。

  1939年10月,东辛庄抗日战时托儿所正式成立。第一批转来了27个孩子,最大的七八岁,最小的出生才3天,其中有罗荣桓的儿子罗东进,徐向前的女儿小何(乳名),胡奇才的儿子胡鲁克,陈沂、马楠夫妇的女儿陈小聪,赵志刚的儿子赵国桥,艾楚南的女儿艾鲁琳,白备武女儿白效曼等。

  那时,山村里穷,王换于就想法四处弄些好吃的,大的孩子吃米粥、面饼,小的孩子只能靠奶水。为了安排好这些孩子,王换于挨村挨户打听,谁家刚生了孩子,动员人家帮着喂养部队的孩子;谁家的孩子夭折了,就动员做母亲的不要把奶水退回去,把需要哺乳的孩子们给她抚养;稍大一点的孩子则送到可靠的人家照料。她还安排长媳张淑贞和次媳陈洪良承担抚养罗荣桓的女儿罗林,徐向前的女儿小何,胡奇才的儿子胡鲁克、胡鲁生,陈沂、马楠夫妇的女儿陈小聪等7个孩子。就这样,五天不到,机关27个孩子就全被她安排好了。看到孩子们都有了着落,王换于终于舒了一口气。

  然而,随着日军"扫荡",王换于又担心起孩子们的安全。为此,王换于一家出生入死,帮助孩子们度过一个个"鬼门关"。

  一次,日军"扫荡"大梨峪,那里有个战时托儿所寄养的孩子。王换于得讯后非常着急,顾不上多想,立即抄近路跑到大梨峪,让孩子的奶娘带着孩子迅速转移。奶娘和孩子刚走,敌人就来了。王换于经过巧妙周旋,终于摆脱了险境。

  敌人常来"扫荡",王换于和儿子秘密在南山和北岭挖了两个较大的山洞。遇到敌人来时,就将孩子们藏在里面。每次,王换于在外面站岗,儿媳张淑贞和陈洪良在里面哄孩子,丈夫利用夜间出去弄粮食,最多的一次在洞里住了两个多月。

  1942年的一个夏夜,大雨倾盆,有两个孩子发高烧。王换于让丈夫于学翠冒雨去请医生,于学翠冒险游过发着洪水的汶河,经过一番波折,终于请来了医生。孩子的病治好了,但丈夫却大病一场。

  一次,王换于去西辛庄看望一个寄养在那里的半岁婴儿,发现孩子瘦得不像样,非常心疼,就将孩子抱回了家。当时,王换于的二儿媳陈洪良正值哺乳期,因当时生活条件差,奶水哺育一个孩子还不够。王换于对陈洪良说:"这个孩子是烈士的后代,让咱的孩子在家吃粗的,把奶给这个孩子喝吧,咱的孩子没了,还可以再生,咱可不能让烈士断了根呀。"于是,陈洪良就接过了这个孩子。

  就这样,王换于的两个儿媳尽心尽力呵护着这些革命后代。由于舍不得用奶水喂自己的孩子,再加上长期疏于照顾,王换于的两个孙子、两个孙女先后夭折。

  王换于用自家巨大的牺牲,换来了革命后代的安然无恙。从1939年秋到1942年年底的3年多时间里,战时托儿所的41名孩子均健康成长,并陆续被父母和组织领走。1943年后,又陆续有革命将士的45名孩子由王换于抚养长大,最晚的到1948年才离开。抗战胜利后,山东保育小学600多名学生又安置在东辛庄,王换于全家受组织委托,竭尽全力为保育小学服务。

  1947年,中国妇女运动的先驱者蔡畅在第一次世界妇女代表大会上,代表中国妇女作了王换于事迹专题报告。王换于被誉为沂蒙母亲,从此名扬中外。

  监制|离退休办公室 王军娜 宋爱红

  编发|党委办公室