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所在的位置: 首页 >>健康资讯 >>中医养生

健康资讯

中医养生

脏腑养生 | 肠腑养生重在通降,不离脾胃

发布时间:2023-08-23 浏览次数:
字号: + - 14

【十二脏腑养生系列】之 肠腑养生

  中医认为,人体由五脏、六腑、形体、官窍等构成。各脏腑组织器官在结构上彼此衔接、沟通,以五脏为中心,通过经络系统“内属于腑脏,外络于肢节”的联络作用,构成了有机整体。

  五脏是肝、心、脾、肺、肾的合称。在经络学说中,心包络也作为脏,故又称为六脏。五脏化生和贮藏精气,并能藏神,职能有所司,彼此协调,共同维持生命进程。六腑,是胆、胃、小肠、大肠、膀胱、三焦的总称。六腑受盛和传化水谷,以通为用,以降为顺。各脏腑形体官窍之间,结构上不可分割,功能上相互协调、相互为用,病理上相互影响。同时,人体的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,受到自然环境、社会条件的影响。

  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十二脏腑养生的话题之——肠腑养生。

640-(10).jpg

肠腑养生重在通降,不离脾胃

肠腑基础知识

  肠腑

  肠腑包括小肠腑和大肠腑,二者在回盲部(阑门)交接,与脾胃消化功能密切相关,二者的养生保健有共通之处,故而合并谈论。

  小肠

  小肠居于腹中,上口与胃在幽门相接,下口与大肠在阑门相连,包括十二指肠、空肠和回肠。

  小肠是机体消化饮食物,吸收其精微,下传其糟粕的重要脏器。小肠的主要生理功能是受盛化物和泌别清浊。小肠接受盛纳胃腑下传的食糜,与脾气共同作用,将其化为精微(清)和糟粕(浊)。清者,即水谷精微和津液,由小肠吸收,经脾气输布全身;浊者,即食物残渣和部分水液,通过阑门传送到大肠。因小肠参与人体水液代谢,故有“小肠主液”之说。

  大肠

  居于腹中,上口与小肠在阑门相连,下端连肛门,包括结肠和直肠。

  大肠进一步吸收食物残渣中的水液,形成粪便,排出体外。大肠吸收水液,参与体内水液代谢,故有“大肠主津”之说,其主要生理功能为传化糟粕。大肠接受小肠下传的食物残渣,吸收其中多余的水液,形成粪便。依靠大肠之气的运动,将粪便传送至大肠末端,并经肛门有节制地排出体外。

  肠腑养生重在通降,不离脾胃。

  脾气的运化、胃气的通降、肺气的肃降、肾气的蒸化和固摄作用均与肠腑运化密切相关。六腑者,传化物而不藏,故实而不能满。肠腑为受盛和传化水谷之要腑,以通为用,以降为顺。故肠腑养生重在通降,不离脾胃。

640-(9).jpg

一 养成良好的饮食生活习惯

  三餐丰盛,营养均衡

  避免冷饮冷食;不吃过热、过于坚硬或粗糙的食物;少吃刺激胃肠的辛辣、油腻、腌制食品,少喝碳酸饮料、浓茶、咖啡、烈酒等;控制糖盐摄入量;食用新鲜的食物,食用有益于肠胃消化的富含维生素的水果和蔬菜。

640-(8).jpg

  食物多样,合理搭配

  建议平均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,每周25种以上食物,而且六分粗粮,四分细粮是比较合适的比例。多吃蔬菜水果,提倡“餐餐有蔬菜,天天吃水果”,每天至少吃5种以上蔬菜,2种以上水果。在蔬菜膳食纤维含量高的有莲藕、红萝卜、西蓝花、芹菜、南瓜、花椰菜等,在水果中膳食纤维含量高的有牛油果、番石榴、苹果、梨、大枣等。多吃全谷杂粮,常见食物如麦麸、麦片、全麦粉及糙米、燕麦全谷类食物、豆类。

  三餐定时定量、细嚼慢咽

  三餐定时定量、有规律地专心用餐、细嚼慢咽,可形成条件反射,有助于消化腺的分泌,更利于消化,也能够很大程度上减轻肠道的负担。

  及时补充水分

  晨起空腹及进餐前1小时饮水,也可少量多次饮水,为身体和肠道补充充足的水分,有助于促进胃肠蠕动。对于保持肠道菌群健康,改善便秘,都有重要的作用。

640-(7).jpg

  保持规律的排便习惯

  不管是每天1次还是两天1次,保持规律的排便习惯很重要。

  保持良好的生活作息习惯

  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作息,不熬夜、不抽烟,劳逸结合。

  保持良好的心态与稳定的情绪

  过度紧张、焦虑、压抑、忧愁等不良情绪,皆可导致肠道生理功能发生紊乱,引起肠道微环境失衡。

  注意腹部保暖

  注意腹部保暖、避风寒,尤其是夏天,也不能让腹部受凉。

  保持充足的睡眠

  充足良好的睡眠是让肠道获得适当的修整和调节的重要因素,睡的好,睡的有规律,肠道才能更健康。

  餐后适当运动

  餐后半小时到一小时后适量运动,是最方便的调理胃肠的方法,可以有效增加胃肠蠕动和促进营养吸收,对于改善便秘,保持肠道健康,也有着良好的效果。

640-(6).jpg

二 中医保健

  按摩脘腹

  按摩脘腹能促进胃肠蠕动和排空,使胃肠分泌腺功能增强,消化能力提高,并有解痉止痛作用。

  操作方法:用手掌或掌根鱼际部在脐周部位作环形按摩,节律中等,轻重适度。每次10-15分钟,可三餐后进行。长期便秘者,可顺时针(右下腹开始向上,顺时针到左下腹)按摩,容易腹泻者可逆时针(左下腹开始向上,逆时针到右下腹)按摩。

  足疗保健

  按摩肠道对应的足疗反射区,可促进血液循环,增强肠道化功能。具体穴位可参看足部全息反射区图。

640-(5).jpg

  穴位艾灸

  在家可用艾条盒,艾灸神阙穴、中脘穴、气海、关元、天枢穴等。还可灸足三里。或以艾条温和灸,10-15分钟为宜。

  关元为小肠募穴,位于下腹部,前正中线上,当脐下3寸。功效健脾益胃、调整胃肠功能、温补肾阳,可于脾胃虚寒,胃脘不适、腹胀、腹泻等消化系统疾病。

  天枢为大肠募穴,位于腹部,横平脐中,前正中线旁开2寸。功效调中和胃,理气健脾,可用于便秘、腹泻、痢疾、腹痛、腹胀等肠道病症。

三 代茶饮

  茯苓陈皮茶

  茯苓、陈皮适量煎水,代茶饮用。

  茯苓利水渗湿,健脾安神;陈皮理气健脾,燥湿化痰。此茶尤宜于脾胃虚弱,消化不良,大便溏稀者。

  决明子麻仁茶

  决明子、胡麻仁适量煎水,代茶饮用。

  决明子清肝明目、润肠通便;胡麻仁润燥滑肠、滋养肝肾。此茶尤宜于肠燥所致的便秘、老年习惯性便秘。血脂高肥胖者可加荷叶;情绪抑郁腹胀者可加玫瑰花。阴虚内热明显者,可加生地、麦冬、玄参(增液汤)以增水行舟,润肠通便。

640-(4).jpg

四 食疗药膳

  茯苓山药粥

  茯苓、山药、大米等食材洗净炖粥。

  茯苓利水渗湿,健脾,宁心安神;山药益气养阴,补脾肺肾。脾胃虚弱,大便溏稀者,可常饮此粥以健脾燥湿,改善腹泻便溏。

  排骨四神粥

  茯苓、山药、莲子、炒薏米等量适量煮粥;猪排骨冷水下锅,葱、姜片、料酒,大火焯水后小火慢炖半小时。二者合炖熟烂为度,加入适量食盐、鸡精调味可成。

  此粥健脾祛湿,为脾胃虚弱,湿重者调补脾胃之佳品。尤宜于脾胃虚弱,长期腹泻,大便溏稀者。

640-(3).jpg

  南瓜红薯粥

  南瓜、红薯、粳米、白砂糖、水适量煮粥。

  南瓜润肺益气通便,红薯和血补中、宽肠通便。此粥可加快消化道蠕动,有助于排便。尤宜于老年长期慢性便秘者促进排便,预防便秘、痔疮。

  作者介绍:李金辉

640-(2).jpg

  李金辉,副主任医师,北京老年医院 中医科

  中西医结合临床医学博士,主修心血管疾病。注重整体,专于辨证,古为今用,以中驭西,擅长中西医结合诊疗冠心病、高血压、中风病等心脑血管病以及肝胆脾胃病等中老年病症。

  出诊地点:

  门诊部二层  中医科门诊

  出诊时间:

  周二上午(专家门诊)

  周四全天(普通门诊)